2025-06-14 1 min read 異域交會:跨文化的實踐與反思 作者:簡立喆 TASA《維度初光》聚焦「發聲與發生」,探討跨文化合作如何平衡自身文化根基與計畫影響力。四位講者(陳信瑋、郭佩奇、許哲彬、王宇光)分享了跨國經驗。 要點包括:舞蹈家王宇光以「行動—感受—思考」翻轉創作模式;新媒體藝術家郭佩奇探討文化符號與AI科技的互動;陳信瑋分析區域經濟與藝文機構(如HAGISO)的結合;許哲彬則反思歐台劇場制度差異。結論強調國際交流應以文化創新、互惠共贏為核心,培養具備跨文化能力的專業人才。... 專題文章 Read More 2025-06-08 1 min read 平面交織:藝術進駐的評估現場 作者:陳韻竹 TASA工作坊《平面交織》探討藝術進駐(AiR)評估的永續策略,主張從傳統量化產出轉向質化、長期效應的評估模型。 四位有國際經驗的藝術家(賈茜茹、郭俞平、陳漢聲、牛俊強)分享,強調駐村的價值在於「鬆動」日常、身心修復、找回創作直覺,而非僅是結案作品。工作坊提出「核心+模組」架構,以六大指標對應經驗,點出應重視資源傳承、在地連結與支持系統的建立,避免淪為單向接待或行政驗收,才能將駐村視為長期文化投資。... 專題文章 Read More 2025-06-07 1 min read 「線的彼端:藝術進駐的難以度量」 工作坊側記 作者:張筱翎 TASA工作坊以「線的彼端」為題,探討藝術進駐難以度量的影響力,強調應採長期動態、多層次的永續評量標準。 五位曾進駐新竹鐵道藝術村的藝術家,將文化影響力六大領域比喻為「一根飽滿圓潤的玉米」:以文化為核心,外層是社會、生態,苞葉是經濟。他們以「退輔藝術家社群」為例,提出「向心力」、「自濟力」、「互助會」等指標關鍵字,主張藝術進駐不應只追求展覽成果,更需建立永續循環的支持系統,讓創作者在其中實現個人發展與集體共好。... 專題文章 Read More 2025-05-17 1 min read 一場跨域辯證:政策的框架與實踐的回聲 作者:黃星達 TASA《維度初光》聚焦文化政策與實踐現場的結構縫隙。與會者(如國藝會、臺亞基金會、牯嶺街、SUP Taiwan)探討文化影響力和永續發展。 文章指出制度設計常聚焦資金分配,忽略創作基礎環節與制度彈性;強調文化永續需從創作生態鏈出發,以對等交流實踐文化外交。核心在於透過跨域共創(如企業共創、劇場共融)和日常實踐(如博物館人本轉向),將永續從政策理論落實到人的感知與參與經驗,實現由個體到集體的文化轉化力量。... 專題文章 Read More 2025-04-20 1 min read 未定形的協商場域:藝術進駐作為制度中介與文化媒介 作者:黃星達 「橋樑與對話」論壇探討藝術進駐作為連結藝術家、社群與制度的中介場域。七個機構(如鴻梅、超級浪、利澤、駁二、MCH)分享經驗,強調駐村是未定形的協商,而非僅是成果展示。 核心觀點包含:駐村應是在地感知與行動的觸媒,強調「生活即創作」;需設計心理安全機制,以人為本促進修復與療癒;並以非菁英導向選件,透過共治與柔韌制度來彌補資源與行政的落差。進駐的價值在於持續共構與文化媒介功能,讓藝術在流動中保持重構力量。... 專題文章 Read More 2025-04-13 1 min read 移動的餘裕:在移轉之間跳脫日常 作者:簡立喆 2025年TASA年會以「維度初光」為題,聚焦藝術進駐和肢體作為文化載體。工作坊透過三位講者—陳韻竹的西班牙朝聖之旅、李依樺的傅爾布萊特光環境研究、游騰緯的翻譯海外藝遊—分享移地經驗。 核心探討在文化流動中,如何藉由休息與間隔重新定義自我價值與身心平衡。三者經驗皆強調在脫離日常、與社群連結的過程中,身體是感知世界與建立真實關係的媒介,而空白時刻實為尋找方向與永續創作的關鍵。... 專題文章 Read More 2024-12-25 1 min read 蕭壠國際藝術村:越在地越國際,關係網絡的綿長生長 作者:謝鎮逸 臺南蕭壠國際藝術村前身為佳里糖廠,自2013年成立後成為南臺灣重要國際交流據點。園區因地制宜,以國際藝術村、兒童圖書館、兒童美術館群為三大核心,深耕兒童藝文與國際交流。 營運策略上,館方透過外聘策展人、資料庫建置、積極協助藝術家融入在地文化(如藝陣、廟宇),將地理劣勢轉為創作優勢。蕭壠藉由與院校、在地社群、藝術家的綿長關係網絡,實踐「越在地越國際」的理念。... 專題文章 藝文個案管理中心 第二期 Read More 2024-12-18 1 min read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國際偶戲職人學校」與國際偶戲前期研究 作者:謝鎮逸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立,致力於推廣偶戲與培育人才。為解決偶戲界人才荒與技能養成問題,劇村於2023年開辦兩年一期的**「國際偶戲職人學校」**。 學校結合操偶、製偶、理論與實務,並招收國際學生,透過圖靈證書和業界實習強化產業鏈。此外,藝術村亦透過「亞洲偶戲創發平台」前期研究,積極整合國際偶戲資訊與資料庫建置,以建立完整的偶戲生態系統。... 專題文章 藝文個案管理中心 第二期 Read More 2024-12-02 1 min read 藝術管理的技藝 2001年「台北國際藝術村」(Taipe... 專題文章 藝文個案管理中心 第一期 Read More 2024-12-02 1 min read 藝術空間的雲端漫遊 文:李筱婷 「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說不要收... 專題文章 藝文個案管理中心 第一期 Read More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