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中心簡介

🌐 關於研究中心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TASA 於 2024 年成立「經營與研究中心」,致力於推動藝術進駐組織的永續發展與國際連結。研究中心聚焦於藝術機構的營運管理、文化影響力與環境永續三大領域,期許成為結合實務與研究、在地與全球的重要平台。

🎯 成立契機

全球變遷下的新挑戰

面對藝術進駐需求的快速增長與永續議題的崛起,藝術機構必須重新思考其經營模式與社會角色。

在地潛力的文化沃土

台灣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創意人才,是推動藝術進駐發展的關鍵基地。TASA 因應此趨勢,成立專門的研究平台,旨在提出具前瞻性的策略與知識支持,強化藝術進駐的在地連結與社會影響力,並回應當代藝術生態的核心需求

🧭 中心使命

1. 藝術進駐的經營模式

探索藝術機構如何在財務可持續性、資源配置與跨領域合作中實現長期穩定發展,並提供實務操作建議與工具。

2. 文化與社會影響力

研究藝術進駐如何與社區、少數文化、教育與社會議題連結,提升其公共參與與社會價值。

3. 環境永續與藝術創作

推動藝術創作中落實低碳製作、資源再利用與永續材料應用,建構兼顧創意與環境責任的藝術實踐。

🔭 中心願景

亞洲藝文永續研究的引領者

本中心期望成為亞洲藝術進駐與文化永續研究的重要節點,推動台灣成為此領域的示範基地,提出具前瞻性的策略與知識支持,促進藝術進駐在地連結與社會影響,積極回應藝術生態的多元挑戰與未來方向

為多元角色提供知識支持

研究成果將服務藝術進駐機構、政策制定者、教育單位與文化倡議者,作為決策參考與行動指南,推動制度建構與政策落實。

專業團隊

簡介

朱筱琪,致力於人道與發展議題的跨學科實踐者,曾就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移民與散居研究碩士班及北藝大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關注議題與研究面向包含移民/難民、邊緣衝突、社群等議題。近年持續與北亞、中亞與中東等單位策劃藝術計畫,持續紀錄人權、文化、藝術、移民、難民、文化遺產議題。 著有2015年《蒙古:蒼狼與白鹿的後裔》與2018《漫步聖地:以色列與巴勒斯坦》,2023年出版《遊走邊緣的國度巴勒斯坦——那些被遺忘的流亡行李》。

簡介

現任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長期服務於非營利⽂化機構,除參與博物館規劃、當代藝術展覽策劃外,並協助台北市、新北市之公共藝術政策研究,執行台北市社會住宅公共藝術計畫。在公共藝術、藝術教育及非營利⽂化機構營運管理⽅⾯,有豐富經驗。

簡介

洛德企業創辦人,以豐富的學術背景與卓越的專業經歷,成就其在企業管理與市場行銷領域的傑出成就。

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企業公關管理所,並取得美國猶他州立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MBA) 學位,以及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系學士學位,她以扎實的學養奠定事業成功的基石。在職涯上,董女士曾擔任裕隆汽車集團客服事業部總經理,展現其在大規模企業管理上的卓越領導力;於味丹集團速食品事業部擔任幕僚長及事業部總經理,致力於提升品牌競爭力與市場佔有率;在喬山健康科技擔任全球事業部總經理,帶領公司拓展國際市場,推動健康與科技的結合;亦曾於湯米席爾菲格美國時尚品牌擔任台灣區總經理,成功引領國際品牌在地化運營。

她的多元化經驗橫跨汽車、食品、健康科技及時尚產業,充分展現出其卓越的商業洞察力與策略規劃能力,為洛德企業注入強大的專業實力與國際視野。

洛德企業的創辦人董淑惠女士,憑藉豐富的學經歷與企業管理專業,為公司注入堅實的基礎與國際化視野。

簡介

洛德企業 (The ROLD Group) 是一支由熱愛市場洞察與客戶利益為核心的菁英管理顧問團隊所組成。成員擁有20年以上的服務經驗,涵蓋知名跨國企業與文化創意品牌,如寶僑 (P&G)、吉列 (Gillette)、德國百靈 (Braun)、裕隆汽車、喬山健康科技等。此外,他們還具備深厚的市場行銷與企業管理專業,從品牌經營、財務管理到客戶關係維護,為客戶提供多元化服務。

面對全球市場變化與挑戰,洛德企業以前瞻性與靈活性為導向,提供彈性合作模式,例如走訪式服務與短期派駐等,幫助企業應對預算緊縮,提升經營效益。同時,洛德積極協助夥伴實現數位轉型與永續經營,並透過創新理念與專業顧問支持,共創長期價值。

洛德的核心服務包括品牌行銷、公關活動、CRM顧客經營、策略聯盟及藝文策展等。他們結合數位科技進行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服務橫跨快速消費品、金融、電商與教育文化等多個產業,涵蓋線上與線下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此外,洛德企業致力於公益事業,透過華山基金會、家扶基金會等組織舉辦愛心活動,回饋社會。

簡介

Qenji Yoshida(生於1982年)是一位日本藝術家,其主要的創作媒材為語言和翻譯。他的藝術創作探討議題涵蓋身份、全球化以及在看似難以理解之間尋求共同理解的探索。吉田的作品曾在多個展覽中展出,包括在馬德里屠宰場藝術中心的「DELIKADO-PELIGROSO」,在東京的TOKAS本郷的「Compiling behaviours, digesting actions」,在新加坡的史丹佛藝術中心的「Arts in Jetlag - Floating in the Buffering」,以及在台灣多個藝術中心展出的「Mobile Village」。

2019年,他與雙人團體藝術家Yukawa-Nakayasu合作,在大阪創辦了名為TRA-TRAVEL的藝術中心。吉田透過後城市主義的視角重新思考大阪,在國際背景下重新詮釋大阪。在TRA-TRAVEL,他發起各種多樣的藝術專案,如駐村計畫、藝術家講座、工作坊,以及在大阪本地和國際組織舉辦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