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珍 Jennifer LEE (Mekong Cultural Hub, MCH 湄公河文化中心計劃統籌) 在「亞洲藝術人才交流計畫」下,柬埔寨導演 SOUNG Sopheak 與臺灣三位劇場工作者(姚立群、Helmi、楊喬安)進行交流。Sopheak分享了柬埔寨現代戲劇缺乏基礎建設與人才的困境。四人對彼此的社會實踐與挑戰有共感,並期待合作。然而,他們務實地指出,由於組織資源和年度計畫的限制,近期跨國合作面臨挑戰。儘管如此,他們皆同意將憑藉共享價值與真心渴望來持續對話,為未來的合作播下種子。...
Read More作者:謝鎮逸 由臺亞基金會主導,串聯國藝會、Mekong Cultural Hub、TASA等單位,發起**「亞洲藝術人才交流計畫」(The Open Boat)**。此計畫邀請泰、寮、緬、越、柬藝術家訪台,與台灣藝文工作者進行跨國交流工作坊及論壇。 台灣各單位(如臺中國家歌劇院、細着藝術、TASA、EX-亞洲劇團、OCAC)分享了跨文化共製、在地實踐、平台網絡化的經驗。計畫旨在疫情後重整亞洲藝術網絡,並強調在資源匱乏下,以「行動核心」而非僅追求KPI,來深化台灣與東南亞的文化連結。...
Read More作者:謝鎮逸 「On the Move」於突尼斯舉辦論壇第二天,聚焦在地策略、跨大陸文化關係和南南流動。 與談人指出,非洲藝文界因專制政體、暴力衝突、國際不平等結構而難以永續發展,並批評歐洲綠色政策若不考量歷史不公與簽證障礙,恐成新殖民主義。他們強調,需增加全球南方藝術家在場,發展在地和區域市場,並透過集體合作來設立基金,以打破全球南北的資源依賴。...
Read More作者:謝鎮逸 IETM旗下「On the Move」於突尼斯舉辦第二屆「文化流動影響力論壇」,聚焦環境永續、綠色政策與全球南北資源分配等議題。 論壇探討了「語言隔閡」與「簽證阻礙」對國際流動的影響,並指出綠色行動的成本對全球南方國家而言是極高負擔。與談人強調,在不犧牲弱勢群體生存條件下,需進行在地語境翻譯和城鄉差距考量,才能實現正義與平衡的文化交流與永續性。臺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為唯一亞洲代表與會。...
Read More作者:李筱婷 舒喜巷是由黃飛霖與陳文偉共組的團隊,根植於臺北大稻埕老街區,致力於地方文化保存與推廣。 團隊以「遇見久別重逢的美好事物」為核心,運用文創市集作為展演媒介,靈活結合在地職人、歷史走讀與節慶文化(如大稻埕煙火節),成功將外部群眾引入老街區。舒喜巷透過真誠的人脈經營與社區共伴,串聯南北老城區(如高雄鹽埕),將老城文化以「舒適」的步調,持續傳承與活化。...
Read More作者:李筱婷 後疫情時代催生非典型就業趨勢,藝文從業人員面臨轉型。擁有漫畫編輯背景的柏雅婷(柏阿橘),創辦「超展開」組織,遊走於漫畫、視覺、表演藝術多領域。 她的核心策略是透過「跨界編輯」思維,將優質文本在不同媒介(如漫畫、舞台劇、Podcast)間轉譯、重置,以資源互換取代傳統補助,打破單一市場壁壘。此舉旨在擴大觀眾基礎,延續作品生命週期,並將理解媒介特性視為成功推廣的關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