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鎮逸 臺南蕭壠國際藝術村前身為佳里糖廠,自2013年成立後成為南臺灣重要國際交流據點。園區因地制宜,以國際藝術村、兒童圖書館、兒童美術館群為三大核心,深耕兒童藝文與國際交流。 營運策略上,館方透過外聘策展人、資料庫建置、積極協助藝術家融入在地文化(如藝陣、廟宇),將地理劣勢轉為創作優勢。蕭壠藉由與院校、在地社群、藝術家的綿長關係網絡,實踐「越在地越國際」的理念。...
Read More作者:謝鎮逸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立,致力於推廣偶戲與培育人才。為解決偶戲界人才荒與技能養成問題,劇村於2023年開辦兩年一期的**「國際偶戲職人學校」**。 學校結合操偶、製偶、理論與實務,並招收國際學生,透過圖靈證書和業界實習強化產業鏈。此外,藝術村亦透過「亞洲偶戲創發平台」前期研究,積極整合國際偶戲資訊與資料庫建置,以建立完整的偶戲生態系統。...
Read More作者:李筱婷 舒喜巷是由黃飛霖與陳文偉共組的團隊,根植於臺北大稻埕老街區,致力於地方文化保存與推廣。 團隊以「遇見久別重逢的美好事物」為核心,運用文創市集作為展演媒介,靈活結合在地職人、歷史走讀與節慶文化(如大稻埕煙火節),成功將外部群眾引入老街區。舒喜巷透過真誠的人脈經營與社區共伴,串聯南北老城區(如高雄鹽埕),將老城文化以「舒適」的步調,持續傳承與活化。...
Read More作者:李筱婷 後疫情時代催生非典型就業趨勢,藝文從業人員面臨轉型。擁有漫畫編輯背景的柏雅婷(柏阿橘),創辦「超展開」組織,遊走於漫畫、視覺、表演藝術多領域。 她的核心策略是透過「跨界編輯」思維,將優質文本在不同媒介(如漫畫、舞台劇、Podcast)間轉譯、重置,以資源互換取代傳統補助,打破單一市場壁壘。此舉旨在擴大觀眾基礎,延續作品生命週期,並將理解媒介特性視為成功推廣的關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