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空間逆境求生術 – 2018 台灣藝術村聯盟年會
時間
2018/06/23 - 2018/06/24
地點
臺北|忠泰企業大樓 7 樓忠泰講廳 JUT HALL
台灣的藝文空間自2000年代穩定成長以來,營運方向多已隨著政策取向轉為以政府補助為大宗。早期雖有如「非常廟藝文空間」等藝文空間試圖取得平衡,在實驗性質濃厚的營運方式與政府補助方針之間遊走,但不敵大環境的變化,此類前衛藝術空間最終若不朝更為商業化、大眾化的方向前進,往往就只能回歸符合體制想像的「藝文」空間形式,以政府補助成為營運的主要經費來源。
面對經費受限的景況,許多空間組織,如竹圍工作室、豆皮文藝咖啡館、伊通公園、乒乓藝術工作站、新樂園藝術空間以及非常廟藝文空間等,開始紛紛調整方向,轉而以建立藝術社群連結、國際交流等方式創造資源的流通與分享,讓官方補助與民間實踐能互助互補。不過,儘管有這些積極作為,此類藝文空間依舊面臨著營運上的困境。
在政府補助類別與經費皆有限的狀況下,如今,上述的「豆皮文藝咖啡館」早在2014年歇業、「乒乓藝術工作站」現已停止活動,而在台灣當代藝術界佔有重要地位的「伊通公園」,和曾經風光一時的藝術聚落「空場」現在更是正面臨著營運上的困境。除此之外,台灣藝文環境的艱困也往往讓藝術行政人才轉而向大型藝文機構流動;基層的中小型藝文組織在缺乏足夠經費聘請諳於藝術行政的人才下,要想獲得政府補助更無異於緣木求魚,使得台灣的藝文空間營運迄今遲滯在「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狀態中。當初那些有著美好願景的「官民共榮」藍圖,似乎正受到嚴峻現實的考驗。
有鑑於此,台灣藝文空間連線在2018年的台灣藝術村聯盟年會中所試圖帶入的國際資源,除了歐洲藝文空間相關的經營者與學者以外,更嘗試拉近南亞的區域合作關係,邀請印尼、越南等地的藝文空間經營者,與台灣大眾分享各國藝文空間營運碰到的困境與其解決辦法;同時,講師們也將進一步帶領藝術村聯盟成員及民眾,以小型工作坊與密集式課程的形式進行實際操作。
議程
第一天|6 月 23 日
13:40 – 14:30
長官給問嗎?
鍾永豐 –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台灣)
14:30 – 15:45|專題演講
藝文社區與地方經濟體
山野真悟 – Koganecho Area Management Center總監(日本)
菊池宏子 – inVisible 總監(日本)
主持
黃姍姍 – 忠泰美術館 主任(台灣)
16:00 – 17:15|專題演講
空間橋接器:如何串聯在地與國際資源
今村有策 – Tokyo Wonder Site (Tokyo Arts and Space) 創辦人(日本)
小田井真美 – Sapporo Tenjinyama Art Studio 總監(日本)
主持
吳達坤 –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 理事長 (台灣)
17:15 – 18:00
圓桌討論
主持
李曉雯 –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台北藝術進駐) 總監 (台灣)
與會者
全部講者
第二天|6 月 24 日
14:00 – 15:15 |專題演講
藝文空間的未來可能形式
Ade DARMAWAN- Ruangrupa Art Space 總監、策展人、藝術家(印尼)
Marika CONSTANTINO – 98B COLLABoratory 總監(菲律賓)
主持
郭奕臣 – 空場藝術聚落 總監 (台灣)
15:30 – 16:45 |專題演講
藝文經濟的第三條路線:在商業化與政府補助之外
Trạm VŨ – Manzi Art Space 總監(越南)
吳淑倫 – 台東曙光藝術村 總監暨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行政總監(台灣)
主持
洪秉綺 – 竹圍工作室 營運總監(台灣)
16:45 – 17:30
圓桌討論
主持
曹良賓 –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 創辦人 (台灣)
與會者
全部講者
17:30 – 18:00
結語/展望
吳達坤 –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 理事長 (台灣)

指導單位
組織營運贊助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贊助
指定住宿
媒體合作
活動記錄





